西医养生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暑天养生

暑天养生

秋季养生保健方法

传统西医养生书籍有哪些2024-05-03暑天养生谷雨养生

秋季养生保健方法

  关于养生,在中国的确源远流长的,一年四季,我们智慧的老祖宗都根据大自然的规律和变化,在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中寻找与之最匹配的生活方式,以的方式保存我们的体力与健康。

  秋季分为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6个节气。秋季是由热转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。立秋到处暑太阳仍然很大,温度较高,但时有阴雨绵绵,天气仍然以湿热为主。白露过后,雨水渐少,天气干燥,白天热,夜晚凉爽,气候寒热多变。

  夏季气温大多在25~℃,相对湿度%~%,而秋季的气温在16 ~ 22度,相对湿度是30%~40%。

  人类对气象条件的适应有一定的限度,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导致身体不适。人体感受最舒服的温度和湿度分别是18-23℃,%-%范围内,超过这个限度人们就会感到不舒服。

  夏天高温高湿会使人心情变坏且容易中暑,秋季温度降低,凉爽宜人,但是干燥少雨会形成燥邪。

  从立秋到秋分,夏天的暑热尾巴还在,湿邪燥邪会合并,中医也叫做温燥,从秋分至霜降,天气转凉,寒邪会与燥邪结合,中医称之为凉燥。

  而秋季养生就是基于秋天的气候特点来调整我们的饮食、作息和其他生活习惯,使身体尽快适应秋季收状态,逐渐进入冬藏,并且取得的健康收益。

  大家都听说过秋天要贴秋膘,也就是在秋天把自己养胖一点,但其实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为什么要贴秋膘。

  首先,秋天要增加一些皮下脂肪的含量,为冬天御寒做准备。其次,春夏季节属于生发消耗人体储存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季节,特别是夏天,皮肤开泄,大汗淋漓,人们晚睡早起,消耗更大,所以夏季过后,到了秋天就需要滋补身体。

  单从饮食上来看,夏天天气炎热,湿气蒸腾,人的阳气也散布于体表出汗散热,肠胃的阳气就显得不足,人的胃口会变差。入秋以后人的阳气逐渐收缩,回到肠胃,这个时候人渐渐有了食欲,也开始想吃一点油腻的肉食了。

  但贴秋膘也要与时俱进。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,肥胖者越来越多,高脂血症,高血压,糖尿病、脂肪肝患者逐年增加。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是不必贴秋膘。否则很可能会雪上加霜,诱发和加重病情。

  所以对于平时素食吃的比较多的人群,到了立秋可以适当的贴秋膘。贴秋膘有其科学道理,但如果秋天进补不合理,也可能伤及身体,比如大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。

  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,可先吃一些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的食物来调理脾胃功能,比如鱼,鸡鸭瘦肉,山药,莲子,白扁豆,藕,此外新鲜蔬果都可以适量使用。药食兼优的芡实,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。它含有碳水化合物,蛋白质等物质,具有滋补强壮,补中益气,开胃止渴,固肾,养精等功能。

  贴秋膘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健康的蛋白质和脂肪,但也要注重营养均衡,且以不增加肠胃负担为前提。

  主食可以多吃薯类代替一部分粳米白面,如山药、芋头、红薯、土豆等,薯类含钾、维生素B、维生素C、胡萝卜素、及微量元素,可以预防肥胖等多种慢性病。主食每餐总量一拳头即可

  动物蛋白质可以选择鱼,鸡鸭肉,禽蛋,猪牛羊肉等,秋天可以多吃海蜇,兔肉,黄鳝等。植物蛋白可以选择豆类,豆腐制品等等。

  鱼包括了所有的水产品、海产品类。鱼、虾、蟹和贝壳类等等,这些海鲜都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,海鲜类肉质含蛋白质较高,脂肪较少,而且大多是优质脂肪,而且烹饪后相对比较好消化和吸收,是非常推荐的蛋白质来源。

  肉是所有的禽畜类红白肉,鸡、鸭、牛、羊和猪肉,动物瘦肉中也含有脂肪,吃的时候选择瘦肉即可,吃鸡、鸭肉时去皮和皮下脂肪,吃牛肉、羊肉、猪肉选择瘦的部分即可。

  豆类专门指大豆制品,一般是黄豆和黑豆,大豆是非常优质的植物蛋白质来源,可以和肉类互补,达到更好的吸收率,植物来源的蛋白质没有红肉类的健康风险,推荐和动物蛋白之间做一定比例的搭配来达到更好的健康支持,黄豆和排骨等瘦肉类一起做汤就是不错的选择。

  每一餐中的蛋白质类食物都至少要保证有自己的拳头那么大,约20g的蛋白质,这样才能达到一天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。

  秋天可以多吃荸荠,胡萝卜,荠菜,平菇,海带,番茄等,每天蔬菜生重要达到1斤,平摊到每餐就是两个拳头大小的蔬菜。

  水果选择当季水果,如梨、苹果、山楂、石榴、柿子、橘子、柚子和大枣等等,吃水果不要贪多,水果总量每天200-300克即可,相当于每天吃一个大号苹果,或者大号的梨就足够了,大多水果属性寒凉,水果吃的多,会加重肠胃负担。

  除了贴秋膘应对即将来临的寒冷,做好秋季日常保健,也能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。

  秋冻指到了凉爽的秋季也不必忙于加衣服,即便是晚秋穿衣服也要有所控制,有意识的让身体冻一冻,这样做可以避免衣服穿的多,体热出汗,汗液蒸发,阳气外泄,顺应了秋天,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。

  另外,也给身体一个信号,严寒快来了,这时候要贴秋膘吃点肉,增加皮下脂肪,逐渐增强自我的保暖和御寒的能力,提高身体抗病的能力。秋冻既是顺应自然的养生需要,也是预防疾病的良方。

  秋冬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,衣服不宜添得过多,裹得太紧,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准。当然秋冻不能冻过头,不然反而会抵抗力下降而染病。

  1 有老寒腿的患者,也就是现代医学中有风湿性关节炎,类风湿,关节炎,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的患者。这类疾病患者受寒时症状会加重,所以从秋季开始就要注意腿部的保暖,要忌秋冻。

  2 心脑血管病患者,人体受寒冷刺激后,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,血压升高,容易导致心脑负荷增加,诱发心肌梗死,脑出血,脑血栓。

  3 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患者忌秋冻,深秋的冷空气会对他们的气道产生刺激诱发气管、支气管或者小气道的痉挛,使这类疾病复发或者加重。

  4 胃溃疡病老年患者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,血液中的组胺增多,胃酸分泌旺盛,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,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,所以患有胃溃疡的老年人到了秋季要注意保暖。

  秋天气候宜人,正是健身锻炼的大好时光。秋季锻炼能够增强体质,增进机体耐寒抗病的能力。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,比如慢跑,做操,打太极拳,散步,登山,打乒乓球,羽毛球等等。

  秋天通肺,秋燥易伤肺,因此秋天首当保养肺脏,这里给大家介绍两种养肺的功法。

  k22,高甩兼容法。这个功法能扩展心、肺脉以及肝、脾、胃功能,有助于保持神志清明,身体轻盈灵活。

  眼神平视,吸气,两胳膊伸直,两手向前甩高过头,身体向上挺拔,吐气放松,两手朝身后甩,如此来回运作,约10分钟。

 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,吸气时手心上捧,顺势在胸前翻掌,掌心朝外,呈嘶字口型,不发出声音,缓缓吐气,两手向两侧平推伸直,然后慢慢放松,两手放下身形回正。如此练习10分钟。

  秋分之后人们应该改变在夏天养成的晚睡早起的习惯,尽量早睡早起,并且为冬天的早睡晚起打下基础。

  在古代,人们是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戌时,晚上7:00~9:00,也被称为黄昏。亥时,晚上9:00~11:00,也被称为人定。人定就是说人应该安定下来,准备睡觉了。古语“知止曰定”知道了停止才叫定,也就是说在晚上9点以后,人们就应该准备入睡了。

  在春夏,人可以在将近11点的时候去睡觉,睡得晚一点没关系,那么在秋冬以后人们就应该早一点,大概9:00就可以开始准备入睡了。

  对于现代人,9点准备睡觉对于很多人都很难,但无论春夏秋冬,人再晚睡也不应该超过11点。这样第二天醒来才会觉得清爽、解乏,也就是人不晚于11点睡觉人的新陈代谢会达到的效果。

  到了秋天,人会有种悲凉的感觉。身心健康的人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。但本来就存在身体和心理疾病的人到了秋季,看到秋风秋雨很容易感到悲凉。

  悲秋也不全是一个人情志的问题,也有一定的生理原因。在人体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,它能够分泌褪黑素,褪黑素能够促进睡眠,但也能够使人抑郁,意志消沉。

  在夏季阳光充足,褪黑素分泌较少,入秋以后,日照时间减少,强度减弱,褪黑素分泌较多,人的心情也容易低沉消极,萎靡不振。这就是古人说的,天昏昏兮人郁郁!

  1 饮食滋养好心情,一定要吃好早餐,保证早餐营养均衡,多选择牛奶和蛋等,补充蛋白质和钙质的摄取量,以增强耐力和意志力,经常不吃餐的人不但无精打采,而且意志力也比较薄弱。

  2 注重养心和养肝,多喝玫瑰花、菊花茶,它们有清肝解郁的作用,长期喝对于抑郁也有帮助。

  3 多吃莲藕,莲子,小麦,甘草,红枣,龙眼,这些食物有养心安神的作用,对焦虑抑郁很有帮助。核桃,鱼类等含有较多的磷脂,也会帮助人们消除抑郁。

  4 登高,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望远,可以通过登高望远化解不良情绪,登高能看到一篇开阔无垠,美丽秋景,会然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。

  5 艾灸神阙,可以温暖下焦,鼓舞元气,也可以修复黯然伤神。点按膻中穴两侧,胸骨正中与肋骨夹角处的神封、灵墟、神藏穴,也有助于悲情释放,驱除邪气,让心神回归。